日期: 2022-03-11 14:18:04
增城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東部,面積1616平方公里,作為大都市的農業大區,轄13個鎮街、285個行政村,3214個自然村,是廣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村廁所革命的主戰場。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增城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市工作部署,始終秉持“小廁所、大民生”理念,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目標,堅持農民主體、因地制宜,突出“六抓六強化”舉措,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全面完成。全區累計建成鄉村公廁455座,拆除改造水、旱廁201座,超額完成省市既定目標任務;普及無害化衛生戶廁18.8萬戶,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廁所糞污基本得到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改廁實現全覆蓋。
二、主要做法
(一)抓統籌謀劃,強化分工精細化。區委、區政府第一時間把農村廁所革命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聚焦“選址難”“改造難”等關鍵問題,制定《增城區“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系列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建立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把農村改廁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任務清單,定期召開會議調度工作進展;區、鎮、村三級成立專項小組或工作專班,建立任務落實臺賬,建立完善報告、調度、通報等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貫通、責任到底、合力攻堅的責任落實體系。統籌整合區涉農資金,充分調動群眾在農村廁所革命中自建自籌、投工投勞的積極性,采取財政投入和群眾自籌的方式籌集改廁資金,落實資金保障。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區投入農村廁所革命資金達10602萬元。
(二)抓規劃引領,強化布局科學性。將鄉村公廁選址納入村莊規劃,突出整體規劃作用,堅持“無規劃、無設計,不施工”的原則,建設項目嚴格按照規劃圖進行施工,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堅持把農村改廁與農村生活片污水處理、村內道路硬底化、村莊清潔行動、“四小園”建設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統籌規劃、統籌建設、統籌管護,全面提升鄉村風貌。
(三)抓分類實施,強化甄選多樣性。一是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采取按需新建、改建與方便村民生產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實施“一村一策”、干群聯建,確保戶廁存量“清零”;全面開放村委會、文化室等OTG廁所(Opening Toilet of Guangzhou,廣州市對外開放公廁),靈活調整男女廁位緩解村“如廁潮汐”。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打造鄉村公廁。立足實際,綜合考慮地理位置、生活習慣、基礎設施配套等因素,精準實施“一廁一景一方案”,普及標準化實用性公廁,實現農村地區15分鐘“如廁”圈;高標準打造三類鄉村示范公廁:一類助力鄉村旅游,提升村容村貌,創建鄧山村公廁、鄧村村公廁等景觀式公廁;二類踐行“數字鄉村”建設,創建大埔圍村公廁、光輝村公廁等數字化公廁;三類倡導節能環保理念,推廣夏街村公廁、瓜嶺村公廁等裝配式公廁。三是統籌糞污與生活污水有效銜接。探索形成接駁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建設一體化設施集中處理、“厭氧池+人工濕地”等工藝分散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四種改廁與污水處理有效銜接的成熟模式,推廣使用生態庭院、肥沃農田等分散農戶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有效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治理。
(四)抓質量管控,強化執行標準化。印發《增城區關于按標準規范建設鄉村公廁的通知》,因地制宜推廣農業農村部《農村改廁技術掛畫》技術模式。先后3次組織開展“廁所革命”業務培訓,定期開展農村廁所督導檢查和現場巡查,每月通報工作進度,做到督查到戶、全面覆蓋,確保改一座成一座,嚴把質量過關。逐鎮逐村建檔,確保臺賬資料齊全、真實、規范,經得起上級評估考核。
(五)抓創新管理,強化管護長效性。一是健全管理機制。制定《增城區鄉村公廁管養工作指南》《增城鄉村公廁自查流程及標準》,建立專人保潔和日常監管工作機制,按照“四凈三無兩通一明”標準長效監管,確保農村公廁不少于12小時開放、8小時巡回保潔。二是創新運營模式。探索推行“以廁養廁”,通過投放商業廣告、安置自助式購物機等方式營收,營收所得全部用于補貼鄉村公廁運營。三是加強督導檢查。把“廁所革命”納入農村人居環境考核重點內容,開發“鄉村眾采”小程序,運用鎮(街)自查、區抽查、第三方評估、問題隨手拍、“政務12345”等有效手段收集問題線索,及時督促問題整改落實。
(六)抓問題摸排,強化整改針對性。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問題摸排整改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印發《廣州市增城區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工作方案》,強化區委書記“一線總指揮”和鎮街黨委書記“一線施工隊長”職責,明確摸排范圍、任務分工、整改要求和完成時限。以行政村為單位,由鎮(街)統籌組織鎮村干部分組分隊,實行劃片包干,通過進村入戶、實地核查等方式嚴格做到“五查五看”。全面梳理問題類型,實行分級分類整改,完成一個、銷號一個,不留盲區漏洞。目前,已全面完成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堅持示范引領,打造鄉村建設“美麗窗口”。2018年以來,針對公廁“臟亂差偏”等痛點難點,增城區因地制宜建成一批示范鄉村公廁,逐步拉近農村公廁與城市公廁的差距,成為增城美麗鄉村建設的突出亮點。如小樓鎮鄧山村,以旅游景點、新農村建設點等人口較集中區域為重點,采用鄉村風格打造花園式景觀公廁,成為游客拍照“打卡點”。同時,將廁所革命與鄉村治理相結合,試點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提高農民群眾自建改廁積極性,營造共建共管良好氛圍,倡導鄉村文明新風,真正做到農村廁所用得好、受益廣。如增江街大埔圍村智慧公廁,外觀顏值高,繪有漂亮圖案,周圍綠樹環繞,廁所內部干凈整潔,創新設有體檢、人臉識別、廁位電子顯示屏等便民設備,提供自動販售機、便民借傘機、充電樁、兒童等待游戲區等便民服務,成為一座“有溫度”的公廁,讓村民游客紛紛“點贊”。
(二)堅持技術指導,實現改廁與污水處理有效銜接。將農村廁所建設與污水處理項目統一規劃、相互銜接。全區建成農村污水管網3399公里、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站點806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污水治理率達到100%,治理戶數24萬戶,服務人口69萬人??茖W運用4種處理模式,確保達到衛生標準,有效推進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如仙村鎮西南村,結合舊村改造工作,完善各家各戶污水管網建設,采用接市政管網方式,將污水運輸至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如新塘鎮瓜嶺村,為實現農村污水治理與古村落建筑保護有機融合,采取建設一體化設施方式,對村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重現嶺南水鄉的生態特色和自然風貌。如朱村街聯興村,采用“厭氧池+人工濕地”工藝污水處理設施,有效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吸附過濾,從而降低水中氮、磷含量,達到排入農田的標準。如派潭鎮鄧村村,采用“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與資源化利用污水治理模式相結合方式,因地制宜將分散的村居生活污水利用厭氧池收集后排向農田、林地等,實現資源化利用。
(三)加快補齊短板,推動環境整治出新出彩。加快補齊農村廁所這塊短板,以“廁所革命”為切入點,統籌部署“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三線”整治等重點工作“回頭看”和查漏補缺專項行動,縱深推動“五大美麗”行動落地有效,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在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排名珠三角片區第1名,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中國絲苗米之鄉、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截至目前,全區行政村100%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創建美麗宜居村233個,特色精品村40個,超額完成省市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