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3-07 15:35:30
廁所革命說到底是一場重點針對人類排便方式的大變革,首要的目標是提升人的生活衛生文明的水平,其次是要防止因排泄物處置不當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為此需要重點解決兩個環節的排放問題。
第一個環節排放是如何將排泄物從起居場所內部轉移至起居場所外部的問題,這個環節有逐級提升的三個文明臺階,即衛生性——避免人對排泄物的接觸暴露導致疾病,舒適性——避免人對不良氣味、視覺等的感覺暴露導致審美不舒適感,便利性——盡可能減少因滿足衛生性和舒適性需求而產生的勞作。每提升一個臺階意味著一次生活文明的巨大進步,同時也意味著排便成本的一次增加。
第二個環節排放是將排泄物從人類社會轉移至大自然的問題,這個環節也有兩個逐級提升的文明臺階。第一個臺階是把污染程度降低到一個環境經濟的水平——達到某個環境標準。第二個臺階是完全滿足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是目前人類排放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在衛生模式上,東西方文化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西方人傾向將排泄物當作“無用的污穢”,按照拋棄的思維處理,并伴隨著近代以后以機械化為代表的技術大爆炸,逐步發展出以水“沖管道輸送+末端處理”的衛生模式,簡稱處理排放模式。由于這一模式用現代化的工具,實現了第一環節排放的高度文明,因此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推廣。處理排放模式最主要的缺點是用水浪費,糞尿中所包含的有用資源無法利用,污水處理成本高,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中華文明為主的東方文化則在很早就認識到糞尿的肥料價值,并建立了具有悠久歷史的收集+積肥+施肥的傳統田園循環模式。這一模式從一開始就在第二排放環節達到了高度的文明水準,不足之處是沒有經過現代化的升級,尤其是在第一排放環節不夠便利,逐漸為現代人所嫌棄。但是目前已經完全可以按照現代生活文明和生產文明的標準重構田園循環模式,我們稱之為“現代田園循環”模式[6]。構建田園循環模式,首要是在第一排放環節杜絕用大量水稀釋糞尿。顯然,廁所廢物的資源回用價值隨清洗水量增加而降低?,F代田園循環模式以及改良的傳統田園循環模式推薦使用無水清潔廁所(如堆肥廁所)或微水清潔廁所(低于1.5L/次)(如抽吸管道廁所)。
衛生模式的不同——重點是廁所形制的不同——決定了化糞池功能定位的不同。
當廁所形制為水沖廁所時,化糞池的定位為建筑物排水的預處理設施。在使用水沖廁所的情況下,由于沖廁用水量大(通常不少于6L/次),其中氮磷的濃度被稀釋得很低,幾乎不具備作為肥料使用的價值,廁所廢水最終的去向以排入環境為主。為避免對環境的污染,必須對管道末端的廁所廢水(通常是與其它生活污水一起)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后才能最終排放。作為建筑物排水的預處理設施時,通常采用兩格化糞池(Imhoff池)即足夠。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的要求,用于水沖廁所排水的化糞池容積滿足水力停留時間12-24小時即可。并且我們可以發現,由于后端還會接排水和污水處理的設施,對化糞池出水并沒有衛生學指標的要求。
當廁所形制為無水清潔廁所或者微水清潔廁所時,對化糞池的功能定位則轉變為資源化處理器,要求化糞池具備無害化(殺滅病蟲卵)、資源化(腐熟)以及一定的儲存能力(第三格)。實際上三格化糞池的發明,已經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化糞池,而是與中國傳統的田園循環理念相結合的產物。當化糞池前端設置為無水或微水清潔廁所時,便器與化糞池之間可采用直落式或斜管式連接,盡可能改善第一排放環節的舒適性和便利性,